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信部联原〔2022〕15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工作,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的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色金属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将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重点品种冶炼及压延加工产能产量全球过半,冶炼技术成熟,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受产业规模大、用电结构依赖火电、减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碳达峰、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制定《实施方案》有利于全行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找准方法路径,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二、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的特点如何?
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冶炼是碳排放核心环节。有色金属产业链长,涉及矿山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其中冶炼环节碳排放约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的90%。二是铝是碳排放重点品种。有色金属碳排放集中在铝、铜、铅、锌、镁、工业硅等,其中铝的碳排放占全行业75%以上。三是用电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用电导致的间接排放约占全行业碳排放总量70%,其次是燃料燃烧排放和过程排放。
三、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的目标设定依据是什么?
《实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时期,提出了2025年前和2030年前的阶段性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有色金属行业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体系,研发应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关键时期,重点品种要依据能效标杆水平持续推进节能改造升级,降低碳排放强度。《“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因此,《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前,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品种单位产品能耗、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
四、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行业节能降碳?
技术创新是推进节能降碳的重要动力。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引导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布局前沿技术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加强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推动节能降碳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制定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明确2030年前重点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方向;强化企业绿色低碳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打造重大节能降碳改造示范应用,带动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提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有色金属低碳创新载体,集合优势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推动企业持续优化工艺流程;通过技术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为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