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随着节能降碳技术的推广应用,有色金属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如企业间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差距较大、能源管控水平参差不齐、通用设备能效水平差距明显,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潜力较大。
根据《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铜冶炼工艺(铜精矿-阴极铜)能效标杆水平为26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380千克标准煤/吨。电解铝铝液交流电耗标杆水平为13000千瓦时/吨,基准水平为13350千瓦时/吨。铅冶炼粗铅工艺能效标杆水平为23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300千克标准煤/吨。锌冶炼湿法炼锌工艺电锌锌锭(有浸出渣火法处理工艺)(精矿-电锌锌锭)能效标杆水平为1100千克标准煤/吨,基准水平为1280千克标准煤/吨。截至2020年底,铜冶炼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产能约占4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0%。电解铝能效优于标杆水平产能约占1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20%。铅冶炼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产能约占4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0%。锌冶炼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产能约占30%,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15%。
二、工作方向
(一)加强先进技术开发,培育标杆示范企业。针对铜、铝、铅、锌等重点品种的关键领域和环节,开展高质量阳极技术、电解槽综合能源优化、数字化智能电解槽、铜冶炼多金属回收及能源高效利用、铅冶炼能源系统优化、锌湿法冶金多金属回收、浸出渣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探索一批铝电解惰性阳极、新型火法炼锌技术等低碳零碳颠覆性技术,建设一批示范性工程,培育打造一批行业认同、模式先进、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的标杆企业,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一批企业能源系统优化控制中心,实现能源合理调度、梯级利用,减少能源浪费;淘汰能耗高的风机、水泵、电机等用能设备,推进通用设备升级换代。
(二)严格政策约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三、工作目标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铜、铝、铅、锌等重点产品能效水平进一步提升。电解铝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铜、铅、锌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50%,4个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各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